文章来源:http://news.ifeng.com/a/20171211/54054664_0.shtml
原標題:煙臺芝罘區高效推進朝陽所城搬遷改造喚醒煙臺歷史記憶 喚醒百年港城的歷史記憶 描繪“首善芝罘”璀璨畫卷 ――芝罘區高效推進朝陽所城歷史文化街區搬遷改造紀實 水母網12月11日訊(YMG記者李仁通訊員車軍偉)煙臺是一座因港而立的城市,是一座因開放而活的城市,是一座因仙境海岸而聞名的城市,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在這座百年港城里,最能喚起人們記憶的,是那些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老街區、老建筑。今年全市城市化工作會議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對歷史的敬畏之心,堅持精細、精美、精致原則,精心抓好朝陽所城兩個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開發,延續煙臺的歷史文脈,保留住煙臺的文化基因。” 沿著城市發展的脈絡,穿越浩渺的歷史煙云,視線定格朝陽所城街區,兩街區處在煙臺歷史文化中軸線上,這里煙臺城市發展脈絡最清晰、歷史遺存最豐厚、文化特色最鮮明,凝聚傳承了幾代煙臺人的美好記憶。 但一個不能回避的現實是:經過歲月洗禮,兩個歷史街區昔日的繁華已經落幕。 重現生機需要契機。9月份,市委市政府正式作出加快推進城市化的重大決策部署,提出將“一島一帶兩街區”作為主要抓手,啟動環芝罘灣區片開發建設,特別是把朝陽所城兩個歷史文化街區搬遷改造作為重中之重來推動。這一重大工程關系到中心城區的對外形象和長遠發展,也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指數,更關系到各級黨委政府的執政能力和良好形象,是芝罘加速推動城市跨越發展、全面推進“首善芝罘”建設、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的重大歷史機遇。 機遇在前,稍縱即逝。芝罘區提高站位、乘勢而上,始終與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德、同頻共振、同舟共濟,全員發動、全面攻堅、全速推進兩個街區搬遷改造工作。始終堅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明白賬,堅決做到同步搬遷、同步拆遷、同步安置、同步挖掘歷史、同步修繕運營“五個同步”,全面實現了居民搬遷與改造開發的有機結合,探索出司法確認“綠色通道”、扁平化指揮體系等諸多新思路、新模式、新經驗,走出了一條歷史文化街區搬遷改造的特色之路。 搬遷改造自9月4日正式啟動,截至11月29日,兩個街區累計完成住宅協議簽約2270戶,占總戶數的85.6%,已拆除非保留建筑和違章建筑477處。 復活歷史文脈,喚醒城市記憶,芝罘區舉全區之力修復一片留取歷史記憶的城市港灣。 城市選擇――延續開埠歷史文脈 煙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波瀾壯闊的城市發展史中,煙臺留下了諸多文化傳承,也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氣質與生活方式。其中,朝陽所城歷史文化街區是煙臺城市的發祥地、開埠歷史的起始點。 朝陽街區片包含東海關、克利頓飯店、多國領事館舊址等歷史保留建筑近10余萬平方米,是國內現今屈指可數、保存完好的開埠建筑群之一;所城里區片不可移動文物院落242處,為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奇山所城古貌存,朝陽街坊洋風盛。海景奇麗呈特色,智者德政展新篇。”業界泰斗、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委員阮儀三教授,在聽取我市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劃后,揮毫寫下了這首詩。從傳承城市歷史記憶角度看,朝陽所城兩個歷史文化街區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隨著歲月流逝,兩個街區內現存房屋情況比較復雜,文物建筑、民俗院落年久失修,違章建筑、高危舊房雜亂分布,基礎設施配套相對落后,群眾居住環境比較惡劣,與周邊現代化的城市文明形成鮮明對比。兩個歷史文化街區就如同一塊璀璨的寶玉被深埋進泥土中,雖經數次挖掘卻始終未能重見天日。 作為曾經的城市地標,恢復歷史面貌,挖掘文化底蘊,復原城市記憶,搬遷改造迫在眉睫。 “朝陽、所城搬遷改造項目,既能很好地把煙臺老街的歷史文化和老煙臺人的記憶鄉愁保護好、修繕好、傳承好,又能全面提升街區對外形象、激活文化旅游資源、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兩大歷史街區的搬遷改造,是打造煙臺城市經典的重大歷史機遇,是提升中心城區城市形象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重大民生工程。”芝罘區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 “要高品質開發朝陽街和所城里,精心抓好兩個街區的保護與開發,用最好的地段、最好的設計、最好的配套、最好的質量為居民提供安置房源。”芝罘區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立足朝陽所城街區歷史悠久、區位重要、底蘊深厚的實際,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全力以赴把這一區片建設成經得起歷史和群眾檢驗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精品工程,著力打造城市新亮點,提升城市新品位,展現城市新形象,助推“首善芝罘”突破發展、跨越發展、提升發展。 芝罘模式――刷新歷史街區搬遷速度 不到三個月時間,完成住宅協議簽約2270戶,拆除非保留建筑和違章建筑477處,芝罘區如何做到? 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媒體視角,對朝陽所城搬遷改造,大家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快!” 看似簡簡單單一個字,干起來并不容易。 歷史文化街區搬遷改造與城市其他區片開發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不是清空重建,該保留的要保留,該搬遷的要搬遷,搬遷與改造修繕同步推進,難度可想而知。 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唯有超常規之法。 在北部濱海開發建設指揮部,會議室墻上懸掛著扁平化指揮體系示意圖,這樣一種創新工作體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芝罘區組建成立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北部濱海開發建設指揮部,4名區級領導擔任副指揮長,下設朝陽和所城兩個搬遷部,從全區抽調16名科級干部和40余名工作人員集中辦公。建立“日溝通、日匯報、日協商”機制,對項目推進中出現的公有產權房屋搬遷、房屋繼承過戶、安置房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確保在第一時間研究、第一時間處理、第一時間解決。朝陽和所城兩個搬遷部將所有工作人員全部下沉搬遷一線,劃分8個工作區片組成聯合工作推進小組,分別由1名科級領導干部帶隊,配備部門、街道機關干部、社區工作者、樓片長、評估和咨詢公司工作人員分兵把口,全力推進搬遷工作。 啃硬骨頭,要有一支敢打敢拼的隊伍。“搬遷改造啟動后,沒休一天假,加班加點都習慣了。”指揮部工作人員尹燕波說。 “早七點晚七點風雨不誤,早布置晚總結視情延伸”工作法,“攻堅計劃”、“清零計劃”,建立動遷進度“紅旗榜”……一切都為一個目標:高效推進搬遷。指揮長帶頭,每天研究調度,落實一線工作法,隨時解決問題。在啟動搬遷后的“十一”、中秋期間,考慮到部分工作繁忙特別是居住、工作在外地的住戶,會借助放假的機會前來咨詢政策、辦理簽約交房相關手續,指揮部全員不休,堅守崗位,并保持工作時間、工作秩序不變,每天七點到崗到位。 效率至上,是指揮部里常聽到的詞匯。正是秉承這種理念,芝罘區探索出了“網格化協議搬遷”新模式。“考慮到國有土地房屋征收程序多、周期長、資金占用量大的問題,我們采用平等協商的方式簽訂搬遷補償協議,補償協議正式生效,一戶不走、網格不收。”北部濱海開發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搬遷模式是在山東省目前尚無協議搬遷成功先例情況下的一次大膽探索,不僅省略了補償方案公示、征求意見等環節,減少了資金占用,大大縮短了項目征收的啟動時間,而且將政府的行政行為變成了平等主體的民事行為,完全與群眾平等協商,讓群眾意愿充分表達,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創新才有活力,創新才有效率。在街區搬遷改造過程中,芝罘區探索開通司法確認“綠色通道”,既保證了搬遷的“快”,又贏得了群眾的“好”。圍繞房屋產權繼承問題,芝罘區組織區法院、不動產交易中心和律師團隊進行專題研究,在原有公證程序的基礎上,開通司法確認“綠色通道”,最大限度精簡運轉流程。原先需要幾個月的司法程序,現在最快僅需半天即可全部辦理完成。 快中有序,快中積累經驗、創造模式,芝罘區書寫了歷史街區搬遷改造精彩一筆。 民本情懷――始終站在群眾角度想問題 悠悠萬事,民本為先。 理解群眾、依靠群眾,是打造群眾滿意民心工程、實現和諧搬遷的關鍵; 始終站在群眾角度想問題,始終把維護群眾利益、讓群眾滿意放在工作首位…… 這些是芝罘區啟動朝陽所城搬遷改造始終堅持的民利至上理念。 這樣一段有關朝陽街區的搬遷故事,頗具代表性:朝陽區片改造,王世蘭兄妹七人位于小太平街九號的王家大院在搬遷范圍,七人中五人分別居住在國內哈爾濱、南昌以及美國洛杉磯等三地。王世蘭老房子的補償手續最為棘手,她需要委托公證過戶,而老伴已去世,兒子在迪拜工作,自己又在異地。本是困難重重的事情,在指揮部的全力協助下,她回國后兩天時間就辦完了所有手續。這期間,家在哈爾濱的大哥、南昌的弟弟和妹妹的搬遷補償款,在他們來煙臺集中辦理手續的兩三天時間就拿到手了。 對朝陽區片搬遷指揮部的工作效率和作風,她敬佩不已。“我們深深地感到,煙臺市的景象煥然一新。”“煙臺市公務人員一流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效率,給我們留下美好和深刻的印象。”11日,應遠在哈爾濱84歲大哥大嫂的一再叮囑,她代表芝罘區小太平街九號王家大院給煙臺市委、市政府寄來感謝信,以表達兄妹七人的感激之情。 類似于這樣的暖心鏡頭,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聽民意,根據群眾意愿做決策、拿方案。組建成立5個工作組,先后10余次就改造意愿、安置需求等問題入戶征求意見,確保民意得到最全面、最真實的表達。搬遷補償方案制定過程中,針對群眾提出的房屋面積測算、附屬設施補償等方面問題前后易稿20余次,使政策制定充分體現民意。 ――讓民利,竭盡全力維護好群眾的利益。朝陽所城街區居住面積不足45?O的占總戶數的71.6%,原住居民幾乎都是無力改善居住條件的老年人。補償標準方面,以市場為導向,以法律為依托,本著“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合理確定房屋評估價格。房屋解困方面,對搬遷區域內住宅面積低于45?O且只有一套房產的住戶按照45?O進行解困,直接增加安置面積2萬多平方米。搬遷獎勵方面,在簽約獎勵期完成簽約并正式生效的,給予300元/?O的簽約獎勵費、100元/?O的搬遷獎勵費;選擇產權調換的被搬遷人,超出等價值調換面積15平米以內的部分,在投資優惠價基礎上再優惠300元/?O。安置房建設方面,篩選確定峰山水庫和南山公園東地塊作為安置房建設地址,從樓層戶型、樓間距、通風采光等方面都做了最好的設計,科學布局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配套,確保從根本上改善群眾的居住生活環境。 ――解民憂,想方設法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圍繞滿足現房安置需求,芝罘區將白石、惠安小區等現房資源納入一次性安置房源,定向供應給那些年紀大、行動不便、要求現房安置的老年人。圍繞解決弱勢群體困難,實行“搬遷幫扶雙分包”,針對孤老、殘疾、重病患者等群體,由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幫助聯系中轉房、協調搬家公司、代辦搬遷安置手續等。 百年工程――精雕細琢每塊磚每片瓦 “要做到時間服從質量,每一個點,每一個建筑物,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要精雕細琢,都要經得起歷史推敲,不是做建筑物,而是做文化。”這是市委對朝陽所城搬遷改造提出的明確要求。 不僅如此,日前召開的全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議強調,要高品質保護開發好朝陽街和所城里,認真研究歷史街區如何重現魅力、百年老店如何推陳出新、百姓民居如何更好升值,使歷史街區既成為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歷史見證,又成為充滿生活氣息、留存歷史記憶的城市港灣。 心中有標尺,行穩方更遠。做精品街區,建百年工程,芝罘區全力在推進。 綜合整治在推進。街區開展拉網式的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累計清理亂堆亂放、衛生死角160余處,清運垃圾1000余噸,街區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拆違力度在加大。兩個街區累計拆除私搭亂建120余處、板房70余處、門頭牌匾70余處。 安保措施在升級。組建20人專業安保隊伍對街區實現24小時全覆蓋巡邏,做好防火、防盜、防破壞。 歷史文化資源在深挖。芝罘歷史文化研究會牽頭,從本土文化角度挖掘、收集、整理街區歷史文化、人文景觀、民間藝術和民俗風情等方面的素材,梳理富有街區特色的文化脈絡,提煉具有開發價值的文化元素。 精細修繕在準備。芝罘區聯合市文物局、博物館等單位,逐個院落、逐棟建筑、逐個房間進行踏勘梳理,將兩個街區主街兩側101處歷史建筑劃分修建等級,明確修繕類建筑70處,提升改造類建筑31處。 街區運營管理在謀劃。組織3家國內知名街區運營公司做策劃設計方案,成立專家評審委員會,對3個策劃設計方案進行全面科學論證、對比篩選…… “街區各項工程采取壓茬進行的施工方式,時間服從質量,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北部濱海開發建設指揮部修繕運營部主任辛杰說,“在學習外地類似街區經驗的基礎上,修繕工作將以保護歷史的心態、以藝術家的眼光來完成。”指揮部將盡早制定出臺高水準的街區設計及修繕方案,不打折扣地把街區打造成城市經典、百年精品。 修復歷史文脈、喚醒港城記憶、描繪芝罘畫卷,擔負重大的歷史使命,芝罘區正全心投入、全力以赴、全面沖刺,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最高群眾滿意度,著力打造全國一流街區、百年精品工程,持續推動“首善芝罘”建設再上新臺階,為煙臺加快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貢獻更多“芝罘力量”!
關鍵字標籤:www.gly.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