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190503/content-1053979.html"
▍來源:賽柏藍器械▍作者:江南玨一季度進口醫療器械數據逆風飛翔,同比增長10.4%,有分析師指出,這是因為“醫藥代表大量進口醫療器械”。現階段,醫療器械械行業的黃金十年已至,行業競爭加劇也早已開始。進口醫療器械數據逆風飛翔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公布了2019年一季度進出口數據。數據顯示,在進口方面,消費品、醫療儀器及器械進口分別增長10.5%、10.8%。同時,在出口方面,據海關統計顯示,一季度,部分較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和裝備制造產品出口保持良好增勢,比如出口汽車增長10.9%,醫療儀器及器械增長8.4%,國際競爭新優勢逐漸顯現。可以看到,2019年一季度,我國醫療儀器及器械進出口分別增長10.8%和8.4%。在中美貿易摩擦并沒有發出停止信號的背景下,進出口數據雙雙增長,頗有逆風飛翔的味道。出口額增長的兩大因素談及醫療器械進出口,難免要提到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摩擦。從2018年4月開始,美國先后三次宣布對我國出口美國的約200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經過多輪磋商,目前美方最終實施的征稅清單已經排除原料藥和制劑產品,但仍保留了27個醫療器械類產品,大部分為核磁共振、CT、超聲、直線加速器、心臟起搏器等高端醫療設備。如此背景下,我國多個上市醫械公司都提出了貿易摩擦的風險因素。比如,有醫療器械公司在其去年的招股書中提到,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建議征收中國產品關稅的清單,公司對美國出口的監護儀、彩超等產品在擬加征關稅的范圍內。“如果美國對公司相關產品加征關稅,公司又無法將相關成本轉移至下游客戶,將對公司凈利潤造成一定不利影響。”這是因為在營收數據上,該公司2015年至2017年在美國地區的銷售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均超過了10%。眾所周知,加征關稅是國與國之間貿易保護手段。實際上,我國醫療器械出口額的增長不僅與美國市場有關,更多的是還包括其他國家。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也指出,“中美經貿摩擦給企業經營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我們認為總體可控”。據中國醫藥報的報道,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醫療器械類出口金額達236.30億美元,同比增長8.88%。出口市場方面,我國醫療器械出口歐盟、北美市場的增幅較高,均達到兩位數增長,分別為10.92%和10.25%。德國首次超過中國香港,躍居我國醫療器械出口第三大貿易伙伴。總出口額中,醫用敷料、醫用耗材、診療設備、康復設備、牙科設備出口均實現穩步增長,分別提升7.48%、9.14%、7.18%、10.79%、18.50%。醫療器械各細分領域的進出口額占比如下:數據來源:賽柏藍器械據海關總署、中國醫藥報整理而市場普遍認為,我國中低端醫療產品在國際市場認可度較高,低附加值的耗材產品更是主導國際市場,加上我國醫療器械的出口并不完全依賴美國市場,是促成2019年一季度我國醫療器械出口仍保持增長的的重要因素。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公布的數據也能顯示出這一論斷。據海關統計,2019年一季度,我國對美國進出口額為8158.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6224.3億元,同比下降3.7%;進口1934.3億元,同比下降28.3%。即,在2019年一季度我國對美國出口額同比下降的情形下,醫療器械對全球的整體出口額仍然保持增長。醫藥代表大量進口醫療器械一季度我國醫療器械出口數據逆風飛翔的原因大致找到了,那么進口呢?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給予了反擊,包括對從美國進口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加征一定額度關稅等措施。加征進口關稅,通俗解釋是原來花100元就能買到的進口商品,現在要花100多元才能買到。作為反擊措施,在此種貿易保護情形下,必然會影響我國進口美國的醫療器械產品,尤其是高端醫療器械領域。不僅如此,一些上市醫械公司也在年報中提到,公司部分原材料的原產地為美國,如果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影響到公司原材料的采購,將可能對公司部分產品生產造成不利影響。一個事實是,全球前十的醫療器械巨頭多來自美國,雖然具體到2019一季度進口自美國的醫療器械產品量的增減數據尚不得知,但從一季度整體進口自美國的產品額度“同比下降28.3%”的數據中可以判斷,2019年一季度進口自美國的醫療器械產品量同比大概率是下降的。然而,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所公布的一季度醫療器械進口額同比增長10.4%的數據,與“我國主要進口高端醫療器械”、“全球前十的醫療器械巨頭多來自美國”以及“一季度進口自美國的醫療器械產品額同比下降”等條件相矛盾。有分析師根據國內的政策環境提出一個看法:醫藥代表會大量進口醫療器械,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生存的渠道了。4月27日,中國經濟網援引西南證券首席分析師張剛的觀點,認為一季度醫療器械進口增長較快是階段性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張剛認為,醫療儀器和器械的進口和中國的政策性有很大關系。2018年底,我國在11個城市試點實行“帶量采購”,即由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以降低藥價,同時減少藥品溢價,其中涉及到幾十類藥品,但是不包括醫療器械。“所以醫藥代表會大量進口醫療器械,因為這是醫藥代表唯一生存的渠道了。”張剛同時表示,在“帶量采購”的下一步改革方向來看,應該是試點城市不斷增加,以及涵蓋藥品范圍的擴大,這代表著醫藥代表的生存空間徹底消失,所以說醫療器械進口量的增加是階段性的而不具備可持續性。黃金十年,競爭加劇誠然,自國家推行的藥品“4+7”試點以來,行業唱衰醫藥代表的聲音愈加強烈,近期更是有多個大藥企撤掉醫藥代表職位的消息。對于上述試點,中國新聞網在報道中援引行業專家的觀點稱,從長遠看,推行藥品帶量采購無疑有效降低了原來藥品流通環節成本,通過監管手段保證供應量的前提下,企業不再需要那么多營銷隊伍擴大銷售量。前段時間,在武漢舉辦的首屆健博會上,三明醫改操刀人詹積富更是在論壇上指出,新醫改的本質就是反腐。這位醫改旗手表示,回扣是醫療、醫藥、醫保領域的“癌癥”,是引發醫生不正確醫療行為的主要原因。而斬斷回扣利益鏈就要繼續圍剿醫藥代表。詹積富認為,藥品帶量采購實現了“四贏”,通過斬斷藥品回扣的灰色利益鏈,藥企也能更加專注于創新。“一桌麻將四個人都贏了,那輸了的是誰呢?就是‘牌桌’之下300多萬的醫藥代表”,詹積富說,降藥價必須“圍剿”醫藥代表,讓醫生不再有拿回扣的機會。這對醫藥代表這一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大挑戰。要么離開,要么想別的辦法存活下來。實際上,隨著近年來監管趨嚴,醫藥代表這一職業早在2017年就開始走下坡路。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機構怡安翰威特發布的《2017年醫療健康行業人力資本調研》,醫藥代表依然是醫藥企業離職率最高的三大職能之一。目前藥品“4+7”試點只是加了一點助推劑,促使醫藥代表行業加速洗牌--轉做其他相關產品或離開醫藥行業。而上文中張剛分析師所稱的“醫藥代表大量進口醫療器械”就是醫藥代表們轉型找出路的手段之一,畢竟,相對而言,醫療器械領域還處于集中度不高、監管不如藥品嚴格的階段,沒有實行“4+7”帶量采購。同時,興證醫藥健康近期發布的“黃金十年,誰執牛耳——醫療器械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更是指出,醫療器械發展的黃金十年已至;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也在2018年年報的致股東信中提出,2018年是醫療器械黃金十年的開端之年。像一針強心劑,預示著醫療器械行業迎來發展大利好。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如張剛分析師所稱的那樣,當藥品“4+7”帶量采購的試點開始全面鋪開,大量的醫藥代表將再次受到沖擊,涌進醫療器械行業大有可能,行業大發展的同時,競爭加劇的現象已經開始出現。
關鍵字標籤:電動病床價格
|